在江苏南通,近期连续观测到东方白鹳在田间觅食嬉戏,在电力铁塔上筑巢安家、抚育雏鸟,勾勒出生态优美、人鸟和谐的美丽画卷。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为鹳形目鹳科的鸟类,属于大型涉禽,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8年 3.1版)认定的全球性濒危(en)物种,在我国已被列入2021年2月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鸟界大熊猫”。

东方白鹳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被看作湿地环境质量优劣的标示,有湿地生态环境“指示物种”之称。喜欢在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筑巢,巢距地高度视环境、树高而不同,通常在3米至17米高。巢多选择在没有干扰或干扰较小、食物丰富,而又有稀疏树木或小块丛林的开阔草原和农田沼泽地带。有时也选择在距水域、沼泽等取食地数公里至10余公里远的林带。一些输电铁塔成了东方白鹳的筑巢优选地。

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东方白鹳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常集成数十甚至上百只的大群,画面蔚为壮观。

江苏“一山两水七分田”,资源禀赋优越,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多种候鸟迁徙通道的密集交汇区和众多珍稀濒危鸟类迁徙的理想驿站。但山地林地面积小、清水涵养能力弱,且地处长江、淮河流域最末梢,生态家底并不厚实,加之人类高强度开发积累了不少矛盾,鸟类生存环境曾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

近年来,鸟类的身影在江苏的田间地头、城市公园和产业园区等不断增多,其中东方白鹳、黑脸琵鹭、中华凤头燕鸥等珍稀濒危鸟类频繁现身;白鹭、鸻鹬等分布区不断扩大。这些对生态环境变化敏感的指示物种到来,是江苏生态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江苏全省观测到生物物种数已经增加到6903种,其中陆生维管束植物1999种,陆生脊椎动物449种,水生生物2537种,昆虫1918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断提升。下一步,江苏将按照“一横两纵 ”格局(“一横”为沿长江区域,“两纵”为沿大运河、沿海区域,“ ”为低山丘陵区域),加快推动省级观测网络建设,广泛应用环境dna、ai识别、卫星遥感等新技术,实现对生态系统质量高精度、全方位、长周期的监测,讲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苏生态故事。(通讯员 苏小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曹卢杰 )

推荐内容

网站地图